中华民族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姓是用来区分不同部族的。夏商周三代时期,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有的干脆连正式的名也没有。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秦汉时期,姓和氏已经合二为一,成了一回事。现在,人们一般只称姓,不提氏了。由于古代底层民众无氏无姓甚至无名,其后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慢慢地都会依附于贵族姓氏。因此,现代姓氏绝大多数都会追溯到三皇五帝以及其后的夏商周等古代贵族为其渊源。
二、罗家河村姓氏现状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秦岭乡罗家河村现有罗、马、郭三姓人家,罗姓占70%以上,马姓接近20%,郭姓不到10%。按全国最新人口姓氏统计,罗、马、郭都是约占总人口1%左右的大姓。其排名次序都在前二十名,分别为:郭姓:第十八名;马姓:第十九名;罗姓:第二十名。罗家河罗姓分大房头和二房头两大家。大房头又分高里窑伙和底下窑伙两家,人口最多。二房头在民国时期分为两个伙局,人口相对较少。马姓和郭姓因人口都少,近年分别添加在二房头两个伙局中。所以,罗家河人现在共分为两个房头三个伙局。村上一些传统的公益事业,便是按现今的三个伙局分组安排办理的。
三、罗、马、郭姓氏渊源
罗、马、郭因是大姓,其成分来源都比较复杂,这里分别列举三种主要情况。
(一)、罗姓
(1)、颛顼帝之孙祝融氏后裔。周朝时,有子孙被分封在湖北宜城,称为罗国,后被楚灭。祝融氏的子孙南迁,遂以国名“罗”为姓。
(2)、古代负责捕鸟的官员称“罗”,其子孙以官位“罗”为姓。
(3)、我国的好些少数民族中有许多人以“罗”为姓。
(二)、马姓
(1)、出自赢姓,为颛顼帝裔孙伯益之后。始祖为赵奢,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功被封在马服(河北邯郸西北),称马服君,其子孙以“马”为姓。
(2)、其他民族改姓。主要是西域人、蒙古人改姓“马”
(3)、回族第一大姓。
(三)、郭姓
(1)、来自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虢仲、虢叔于东虢、西虢(河南陕州一带),后被郑所灭。其子孙均以“郭”为姓。
(2)、以居处为姓。城外为郭,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
(3)、少数民族改姓“郭”。
四、罗家河村姓氏源流
(一)、罗姓
历史资料明确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扩建皇城,下令将南京应天府柳树湾一带原籍居民全部迁往云南。有人考证,应天府柳树湾即现今南京市蓝旗街、御道街一带。明朝时靠近皇宫,现在该处尚遗留有“石门坎”的小地名。因口传有误,现今云南许多人都认为他们来自南京大柳树低下。
罗家河罗姓,根据祖辈口头传说,是明朝时由四川大柳树低下迁移而来的,但无任何历史资料记载。这很有可能是先由南京迁至云南,再由云南北上到达四川,后又继续北移定居甘肃南部。祖辈们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中,先是将“南京柳树湾”误传为“南京大柳树低下”,再将“南京大柳树低下”又误传为“四川大柳树低下”的。
网上查询介绍,四川罗姓分“槐字号”和“银杏号”两大家。“槐字号”家族中有兄弟三人从四川北移进入甘肃南部后,老大定居天水,老二定居徽县,老三定居文县。
祖辈传说,罗家河罗姓第一代,也是兄弟三人,在明朝时期从四川北迁,进入甘肃后,先定居在距罗家河徒步行走一两天路程的李山家沟。兄弟三人垦荒耕种,艰苦创业。后来,老大老二又向北迁移,定居现今秦州秦岭罗家河村,只留老三原处守业。
居住在李山家沟的老三家,在民国时期与罗家河老大、老二家还有往来。每三年要将罗家家神请回去祭祀一年。当地罗家沟有罗家兄弟共有的四十里长的一沟林地,和西礼县接壤。老三家因林地管理问题和西礼县人发生纠风,产生命案官司。特请老大老二家协助打官司,但罗家河亲房无人出面帮助,结果输掉官司,丢失林地。从此两家断绝来往。
(二)、马姓和郭姓
罗家河村马姓和郭姓,分别是由本乡关家店村和梨树坡村搬迁来的。关家店马姓,源自陕西扶风,是由赢姓到赵姓再到马姓演变而来的马姓正宗。梨树坡郭姓,是明朝时由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迁徙到天水来的政府移民。
两姓祖辈在罗家河定居后,起码已在十数代以上了,是地地道道的罗家河人。但有人把两位较有名气的罗家河人说成是关家店人,这种说法似乎不妥。
[附注]:(1)、祖辈口头传说的距罗家河徒步行走一两天路程的李山家沟,我在地图上曾搜索查找,但没有找到。
按其大体情况,秦州区原苏城乡(现在合并于汪川镇,解放前属徽县管辖)有个李家山背后村和罗家坡村两村邻近,其中罗家坡村东北面确实是无人居住的森林区。其西面是礼县宽川乡,西南面是西和马元乡,东南面是徽县麻沿乡,中间虽然也有林地,但有村庄相隔;东北面是秦州区大门乡,邻近处有几十里长的几道沟全部是林区。不知该村是不是祖辈传说的居住在李山家沟的罗家河罗姓亲房,有待调查落实。
我记忆中老人讲的李山家沟在“上路”,即罗家河的西北方向,这和祖辈的传说互相矛盾,好像不大可能。按这一说法查找,武山鸳鸯镇有个李山村和罗家沟村两村相邻,但没有和西礼县接壤,又没有森林。是不是罗家河罗姓亲房,同样有待调查落实。
如果那位网友了解上述情况,请留言说明,我将万分感谢!
(2)、因关家店马汉江和梨树坡郭锦堂对马姓和郭姓的源流都进行过详细的考证,因此,我这里只是简略的提了一下,而把重点放在了罗姓。
(2016年1月3日初稿,2月2日定稿)
评论